序号 |
工作目标 |
主要内容 |
具体要求 |
责任单位 |
1 |
扩大公开范围、打造阳光政府 |
加强转型发展 政策主动公开 |
围绕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对产业转型、项目转型、绿色转型、外贸转型、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转型等方面政策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制作转型政策专题,梳理汇总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政策解读、具体举措、典型问题、落实情况及对公众关切的互动回应等,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布。 |
各街道、各部门 |
主动公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及配套政策文件,系统梳理本地历史规划(计划)并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 |
各街道、各部门 |
|||
动态调整并及时公布政府部门权责清单,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目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清单,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保证金以及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 |
区审批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 |
|||
针对与各类市场主体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做好行政执法公开、政务服务公开、市场监管公开和征地信息公开。 |
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自然资源局等 |
|||
及时公开与市场主体相关的创业、创新、人才、规划、产业、项目、市场、金融、税费、奖励、补贴等政策。 |
各部门 |
|||
做好财政信息公开。稳步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算、决算及相关报表公开。持续深化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通过集中统一平台定期公开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发行、品种、期限、利率、偿还计划、偿债资金来源等信息。加大惠民惠农政策和资金发放信息公开力度,推动补贴信息公开向村和社区延伸,并与村(居)务公开有效衔接。 |
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各街道 |
|||
1 |
扩大公开范围、打造阳光政府 |
进一步规范拟发公文公开属性认定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除依法涉密之外,必须全部公开到位。特别是事关重大民生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乡村振兴、促进就业等方面,以及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限行、调价、准入、许可、基建、拆迁等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建设项目批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必须及时、主动公开。 |
各街道、各部门 |
严控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属性的滥用。公开属性为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的公文,应当建立台账,严格审核未主动公开的依据和理由,定期审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上位政府文件为主动公开的,公开属性原则上不得拟定为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 |
各街道、各部门 |
|||
内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作用,或涉及公众利益,有必要让公众知晓并接受公众监督的函复类公文,应当主动公开,相关政府文件属性应当被定为主动公开。政府部门联合发文的,由牵头单位做好拟发公文属性认定工作。 |
各街道、各部门 |
|||
拓展基层政务 公开标准化 规范化领域 |
结合本级政府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梳理细化相关领域政务公开事项,拓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施行领域和层级,推广施行全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
各街道、区审批局、区有关部门 |
||
推进基层 政务公开 |
各街道要进一步推进街道、村(社区)的政务公开工作,完善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权利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推行街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行“双公示”监管模式。 |
各街道 |
||
2 |
优化便民举措,提升公开质效 |
提升依申请公开答复办理质量 |
在依法依规答复办理的基础上,增加“便民答复”内容。当出现申请的政府信息不存在、受理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没有现成政府信息需要另行制作、申请内容不明确且经补正未能确定等情况时,从申请人实际需要出发,视情况增加便民答复内容,为申请人提供尽可能周到、全面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
各街道、各部门 |
加强政策多样化解读 |
提升解读质量。各级各部门政策多样化解读率达100%。解读材料除对政策本义进行通俗化、生动化解读外,还应重点对政策的背景、意义、作用、关键词、新旧政策差异等方面进行解读。鼓励使用图表图解、视频动漫、流程演示等解读方式。对政策公布后社会公众的反响和疑问,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延伸解读、补充解读。 |
各街道、各部门 |
||
2 |
优化便民举措,提升公开质效 |
加强政策多样化解读 |
拓宽解读发布渠道。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政务服务中心、报纸、广播电视等渠道,发布政策解读材料,扩大受众面,提升知晓度。 |
各街道、各部门 |
加强政策咨询服务。政策制定机关要积极解答政策执行机关和企业、群众的咨询,精准传达政策意图,助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要加强内部协调,畅通本机关政策咨询渠道。 |
各街道、区有关部门 |
|||
依托政务服务热线、实体服务大厅和政府网站,设立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号答”“一站式”的政策咨询服务。 |
区审批服务管理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各街道配合 |
|||
提升政务公开服务精准度。对土地征收、旧区改造、入园入学、就业就医、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等面向特定区域和人群的公开事项,要通过公共查阅点、公告栏、电子信息屏、政策宣传册及宣讲会等方式,进行定点、定向公开,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公开平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
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卫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等 |
|||
加强对公众关切问题的互动回应 |
要提高对社会关切热点的发现、搜集和回应能力,建立政务舆情回应台账管理制度和跟踪反馈制度,将回应效果作为最重要衡量标准,持续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杜绝不管不顾放任舆论发酵、自说自话回避舆论焦点、空话套话引发舆论热议等现象发生。 |
区委网信办、区审批局、矿区公安分局、各街道、区有关部门 |
||
政府网站留言板或领导信箱要逐步缩短回复时间、提高回复质量,积极探索尝试“政策咨询智能问答库”和“相关政策打包推送服务”等便捷、高效、权威回复方式,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典型政策问答,提升互动回应的社会效果。 |
区政府办公室、区审批局、各街道、区有关部门 |
|||
政务新媒体要建立健全互动回应机制,畅通互动回应渠道,及时了解社会关注,回应社会关切,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
区融媒体中心、各街道、区有关部门 |
|||
抓好基层政务 公开标准目录 的落实 |
抓好已公布标准目录的执行,并完善政府网站按要素搜索等功能。 |
区行政审批局、各街道、区有关部门 |
||
2 |
优化便民举措,提升公开质效 |
持续做好疫情 常态化防控 政策措施公开 |
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政策措施、疫情动态、科普宣传以及对疫苗监管、流通和预防接种等信息的公开。在准确、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保护,更加注重对社会谣言的回应澄清。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中国行动等相关工作的信息公开,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使健康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健康生活习惯更好养成。 |
区卫健局 |
3 |
抓好平台建设,拓宽公开渠道 |
持续抓好政府 网站及政务 新媒体建设 |
充分利用省市两级政务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政务公开工作数据归集和数据治理,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优化政务公开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
区审批局、区融媒体中心 |
创新公报工作 机制,提升服务效果 |
加强政府公报数据库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推动政府公报数据库数字化利用,开发相应政务新媒体和移动客户端应用或链接,打造“掌上公报”。 |
区政府办公室、区审批局 |
||
开设政务 公开专区 |
2021年年底前,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开设“政务公开专区”,并打造成集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政策解读、政民互动、政策咨询、事项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 |
区审批局、各街道、区有关部门 |
||
4 |
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 |
启用“政府信息公开专用章” |
各级各部门应启用“×××(单位)政府信息公开专用章”,专门用于拟发公文公开属性的认定、拟发布政府信息的审核、依申请公开的答复办理和函询等工作。 |
各街道、各部门 |
完善依申请公开办理机制 |
依申请公开全面实行“登记制”和“书面答复制”,即有申请必登记、有申请必答复。根据申请书内容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法定处理方式,依法依规作出相应处理。书面答复应当包含查找检索相关政府信息的过程事实、处理决定的法律法规依据、申请人行使救助权的期限、途径等内容,充分保障申请人权益。 |
各街道、各部门 |
||
4 |
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 |
完善依申请公开办理机制 |
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对依申请公开的处理,认为有必要征询相应职能部门意见的,应当作出书面征询并设定合理函复期限。被征询机构应当及时、准确书面函复征询,阐明事实、理由和依据。 |
各街道、各部门 |
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审核机制 |
通过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等发布的政府信息要严格审核,责任到人,保障信息发布的严肃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
区政府办、区审批局、区融媒体中心 |
||
完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开审查、备案、发布机制与督促约束。 |
区司法局 |
|||
完善部门文件报送政府公报、政府网站制度、联络员制度和报送刊登情况通报制度。 |
区政府办、区审批局 |
|||
5 |
实施政务公开“亮点工程” |
- |
力争获得全省十大最受群众欢迎的政府(门户)网站、十大最受群众欢迎的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十大最受百姓认可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单位、十大最受百姓认可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领域、十大最具代表性的依申请公开答复案例、十大社会效果最好的政务舆情回应案例、十大功能齐备活动丰富的“政务公开专区”、十大政务公开业务培训优秀讲师、三大发刊机制完善阅读体验良好的政府公报等荣誉。 |
各街道、各部门 |
6 |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准 |
强化机构职能 |
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政务公开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内至少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 |
各街道、各部门 |
加强经费保障,各单位要在年度预算中统筹考虑,确保政策解读、第三方评估、公开专栏建设、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集约化建设等工作顺利开展。 |
区财政局、各街道、各部门 |
|||
充实人员队伍 |
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法定机构职责职能,理顺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配强工作人员。拟发公文公开属性认定与管理、依申请公开答复办理两项职能应分别确定具体工作人员。 |
各街道、各部门 |
||
抓好业务培训 |
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年度政务公开专项业务培训计划,开展政务公开培训。 |
各街道、各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