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矿区政府工作报告(2021)

时间: 2021-06-01 来源:阳泉市矿区人民政府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420日在阳泉市矿区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矿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梁宝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矿区转型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目标,坚决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全区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43项、省级荣誉100余项。

  五年来,我们保持定力谋发展,区域经济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触底反弹,逐年增长到163.1亿元,年均增长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7亿元,近两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41亿元,年均增长6%;财政可用财力逐年提高,2020年创历史最高,达到1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加8908元,达到35933元,年均增长5.9%。矿区在最近一次全省经济转型升级考核中排名前移5位,历年最好。

  五年来,我们综合施策增动能,转型步伐稳健有力。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动转型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7年托管18个行政村,第一产业从无到有,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8.3%。工业实现提质增效,煤炭淘汰落后产能420万吨、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6%,非煤产业比重持续提高,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撑,规上工业企业由2户增加至16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项目建设扎实有效。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11个、完成投资237亿元,煤层气制备金刚石、飞轮储能等转型项目建成投产,公铁联运智能物流港等前瞻性项目抢先布局。争取到全省首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一点一线一区”发展布局初步成型;持续获得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政策支持,累计争取资金5.3亿元,带动项目投资132亿元。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完善。“三个统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8.8万户居民的物业管理和4.6万名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职能全面承接。77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集中审批。中小学“区管校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项目承诺制、大数据审计等改革走在全市前列,财政体制、集团化办园、医疗卫生一体化等改革探索出“矿区路径”。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全市首个科创中心建成运行,阳泉能源革命高峰论坛成功承办,新型耐火材料研发中心、云泉岩土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引进入驻;“中国纳谷”获批“山西智创城7号”,招引企业36家。累计实施科技项目114个,配套研发资金2040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有效发明专利保持全市第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位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攻坚克难抓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漾泉大道二期、中环快速路矿区段征收任务按要求完成。文化中心布局建设。开放停车位1.3万余个,建成小游园2个、足球场3块、便民市场11个。老旧小区改造、“三供一业”维修改造、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四好农村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举全区之力开展创卫攻坚,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运作,标准化整治农(集)贸市场、“七小”行业,维修主次干道、背街小巷36条,整饰老旧小区150个,改造户厕1300余座,新建改造公厕43座,拆违拆临11.6万余平方米,为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贡献了“矿区力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区三分之二的村荣获山西省卫生村称号,5个村荣获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称号。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居民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优良天数从207天增加到259天;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荒山、裸地绿化53万余平方米,5个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2310亩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如期完成,官沟、西河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有力推进。中央及省、市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按时整改,全区生态环境面貌持续好转。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惠民生,人民福祉持续增进。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民生投入占到财政支出的75%以上。群众获得感不断充实。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统筹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8万人。建立全市首个教育发展基金会,累计筹资1088万元;学校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高中教育资源整合顺利完成,普惠性学前教育、优质均衡义务教育有序推进,招录教师104人,教学质量保持全市前列。健身器材、文体设施配备实现社区(村)全覆盖。送戏、送文化到基层活动常态化开展,“矿区记忆”40年图辑编纂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等16场大型活动精彩举办,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工业版画新秀展”成功承办。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扎实做好4个脱贫村帮扶工作,各项扶贫措施全面落实,后续产业发展良好,贫困劳动力就业率100%,脱贫攻坚决战完胜。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补”、孤儿和困境儿童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参保实现全覆盖,基层公共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棚户区改造住房5170套,保障性住房建成2011套,公租房分配926套。积极发展养老事业,累计建设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27个。开展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创建活动,社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在全市率先打通社区(村)干部晋升渠道,社区工作者专业培训、带薪休假、取暖补贴、特殊荣誉津贴、“三岗十一级”薪酬管理等制度落地落实。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政府性债务风险保持在限额之内。加强耕地保护。始终保持打击盗采国家资源高压态势。“三零”单位创建扎实推进,信访工作连续多年在专项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各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雪亮工程”实现城乡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六化”治理新模式在全省推广,法治区创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工作获得国家荣誉。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强自身,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大事项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及区委请示汇报。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886件,政协提案647件。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切实加强审计监督。8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4.4%。“七五”普法圆满完成,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完善,执法司法建设不断规范。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

  五年来,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优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档案、史志、文物、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工会、红十字、计生协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各项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一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压实“四方责任”,疫情防控实现“零感染”“零死亡”目标;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精准出台各类纾困政策19项,经济社会恢复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增速保持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五,均较上年前移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一,较上年前移3位。

  二是转型发展态势强劲。建立完善项目推动“三个机制”“八项举措”,38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100%,产业项目投产率53%;招商引资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80%,实现到位资金19.7亿元;做实做细项目储备库和重点招商项目库,谋划重点项目67个。产业集聚区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建成。第三次列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支持范围。争取各类上级资金额度同比增长67%。全市三次“六晒六比”活动中我区排名逐次前移至第二名。

  三是改革创新持续深入。47项政府系统深化改革事项全面推进。区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任务完成,中小企业整合重组实施方案出台,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改革全面推行,新蕾幼儿园教育集团组建成立,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实现全覆盖;“中国纳谷”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带动区级税收新增5%;科创中心引进的纳米氧化物增强耐材项目完成首个成果转化。

  四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狠抓建筑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各项排查整治工作。开展城市管理提升、病媒生物防制、黑热病防治、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建成东窑房双拥主题公园和4条双拥主题路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出“工矿区样本”,助力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普惠性幼儿学位新增1400余个。医疗二次救助普惠群众人次增加5倍。行政村合并为12个。社区500平方米活动场所面积达标率100%

  五是政务服务提标提效。以“店小二”姿态服务企业,设立四个专项资金支持三次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新增减税降费3252万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率100%,与阳泉农商行、晋商银行、太原工业学院等搭建起“政银企校”合作平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1000平方米新政务大厅正式启用,商事登记实现“日办结”,多项高频服务事项办理提速50%以上。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我们经受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等重大考验,全区上下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难事,谋划了一些利长远打基础的大事,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驻地各单位积极参与、鼎力配合的结果,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公安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华阳集团等各驻地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矿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矿区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对煤炭产业依赖性依然较大,新兴产业项目不多;创新发展基础薄弱,新动能后劲不足;市场化改革较为滞后,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充分;人才引进难,人才流失严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民生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优服务、抓发展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抢抓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更有效、更务实的举措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区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转型出雏型的关键五年。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领袖“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城、枢纽经济开放区、绿色宜居品质区、智慧治理平安区”,奋力蹚出一条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新路子,确保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出雏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谱写矿区“十四五”时期转型发展新篇章。

  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以建设“一城三区”为路径,以“奋力蹚出一条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新路子”为目标,推动“转型出雏型”,这为我们今后五年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煤炭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中国纳谷”、科创中心等平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新技术企业孵化出重大创新项目,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改革开放打开新局面。转型综改、能源革命、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营商环境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建成智能物流港,打造开放合作的新高地。生态文明达到新水平。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市前列,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绿色成为矿区的鲜明底色。社会治理迈出新步伐。推动社会治理向现代化迈进,建成一批智慧社区,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打造社会治理工矿区样板。民生事业获得新进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努力,到2035年,高质量转型全面完成,建成包容开放美丽富强新矿区。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这里,我对重点任务作简要报告。

  (一)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城核心引擎。突出创新驱动在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城中的核心地位,统筹抓好协同创新、主体培育、机制构建、文化涵养等工作,着力构建“湿地型”创新生态。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激发产城融合创新城强大动能。以构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实现“六新”细分领域突破,重点打造三大产业板块,协同推进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城重要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显著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四)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夯实枢纽经济开放区发展基础。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破解高质量转型发展瓶颈,重塑高质量转型发展动能,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开放中求发展。

  (五)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构筑枢纽经济开放区强劲支撑。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深度融入发展新格局,更好发挥消费和投资作用,为转型发展拓展战略空间。

  (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绿色宜居品质区品牌形象。加强文化系统性保护传承,充分挖掘利用矿区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工业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七)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绿色宜居品质区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坚决守住生态文明底线。

  (八)践行初心改善民生,缔造绿色宜居品质区幸福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群众缔造高品质生活创造条件。

  (九)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智慧治理平安区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和指标顺利完成。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经本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我们将全力抓好落实。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蹚出一条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新路子!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围绕“奋力蹚出一条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新路子”目标,按照“一城三区”路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 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各项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按照上述思路、目标和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着力稳定增长,夯实转型发展支撑

  把稳增长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促进投资与消费有机结合,推动矿区实现争先进位。

  突出项目建设主抓手。以“三个一批”“六晒六比”活动为牵引,全面落实落细项目推进“三个机制”“八项举措”,真正把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今年重点推进41个项目,年计划投资50.2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2个,产业类项目年度投资额确保占到50%以上。积极支持华阳集团煤炭先进产能提升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工程进度,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谋划,紧盯中央、省政策“窗口期”,对接华阳集团战略规划,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争取做大总量、做实增量、做优结构、做强效益,形成接续发展的项目梯队。

  提高项目招引精准度。找准招商定位,实施政企联合招商、以商招商,围绕产业集聚平台和产业链条精准招商。进一步完善落实招商工作制度机制,提升项目落地率。继续以“店小二”姿态服务企业,对重点在谈的招商项目加大对接沟通,主动邀商请商,“一事一议”制定优惠政策,实现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全程跟踪服务;在项目前期,用好各类资源,确保项目能争则争、应争尽争。

  聚力挖掘潜能促消费。抓住国家、省、市促消费“放大招”机遇,提振传统消费,实现有潜力的商贸企业“达限入统”;发展壮大养老、家政、托育、健康等业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长点。支持大型商超、餐饮等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平潭和赛鱼两个商业综合体为中心,深度挖掘潜力,继续高标准建设商业街区,着力打造阳泉副中心商圈。出台促消费新政策,推进服务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

(二)构建创新生态,集聚发展内生动力

  按照全市加快构建“湿地型”创新生态要求,发挥创新比较优势,着力在精准突破上下功夫。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和落实上级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发挥好区级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的“撬杠”作用,真正扶持一批创新型、潜力型、成长型企业发展。实施民营企业家创新能力提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等行动,常态化组织培训、观摩、研讨等各种活动,进一步推动本地企业思想解放,激发各类创业创新创造主体自主、协同、开放搞创新。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提升企业标准技术水平。今年争取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完善创新机制体制。健全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性整合全区科技服务类企业,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生态体系。健全创新人才引育机制,落实好我市人才激励20条,研究出台具有吸引力的矿区人才引进政策举措;设立100万元人才引育专项资金,探索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推进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承诺制等改革,解决好人才住房安居、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问题,让各类人才安心发展创业。健全创新主体融合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支持华阳集团等大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高校融通创新发展。

  发挥创新平台作用。以“山西智创城7号”为牵引,加快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形成“中国纳谷”和科创中心联动联创态势,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争取和落地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和升级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支持云泉岩土、佳林森耐火等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加快科研成果样品试制、产品中试、商品上市流程,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三)狠抓产业转型,重塑区域竞争优势

  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产业转型是矿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要久久为功推动转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加快推动煤层气制备金刚石、凤栖煤泥精选、高铝纳米涂层砖等项目投产见效,力争在关键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抢抓“限塑令”政策机遇,积极布局可降解吸塑包装材料项目。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充电站及配套服务设施、大唐新能源光伏发电、6兆瓦移动式瓦斯发电等项目建设投产;加快推进奇峰飞轮储能项目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年产值4亿元。节能环保产业,系统谋划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华阳集团一矿铁路装车站场改造、富兴粉尘治理抑尘捕捉剂生产加工等项目建设。文旅康养产业,全力推动银圆山庄景区、赛鱼产城融合、富山文旅康养和中源康养文化小镇等项目,着力塑造矿区品牌。

  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煤炭产业,支持华阳集团继续走“减、优、绿”之路,推进井下工作面智能化改造。耐火产业,引导佳林森等耐火材料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装备制造产业,发挥矿区煤机装备制造优势,着力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信息技术产业,探索大数据与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融合,重点支持华阳集团一矿、二矿“5G +智慧矿山”等项目实施。房地产业,以西府大院、桃宸悦府等房产项目为带动,不断推动房地产、租赁等产业发展。

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功能,建成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制定产业集聚区企业入驻管理办法,制定项目投资、产出、税收等准入政策,实现企业“无忧”入驻;强化要素保障,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无障碍”入驻。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工作力度,争取项目落地数量、质量、体量都有新突破。全面实施“链长制”,领导领衔、分链施策,力争实现高质量的产业集聚。 

(四)坚持产城融合,打造矿区崭新形象

  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原则,建立健全产城融合发展机制,有力推进地企协作、城乡统筹。

  完善产城融合发展机制。顶层谋划设计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产业与城市空间整合、功能融合,打造独立工矿区产城融合样板。强化地企沟通联系和产业合作,推动政府与企业双主体联动、双主体发力,共同研究解决发展难题,共同推动转型发展。

  统筹城乡一体化管理。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活力。盘活存量国有土地,做好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进一步解决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完善交通秩序、治安管理、区容区貌“三勤合一”和城管、社区、物业等“多位一体”的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城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在产业发展、群众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精准施策。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玉露香梨、石卜咀醋、石板片小米等农产品申报“三标一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以集体资产股权赋权活权为重点,探索股权占有、抵押、担保、继承和有偿退出等机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谋划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综合改造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招引项目进行集中连片开发,重点推进神堂沟智能生态农业、石泼水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转型发展活力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引领转型,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发展。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再压缩时限、材料、环节30%以上。梳理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套餐,90%的行政审批事项可全程网上办理。加快“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推进减证便民,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推进新开办企业“0.5天”“零成本”办理。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信息一体化、全程电子化、流程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推动政务网上大厅向街道、社区(村)延伸,实现“自助办”“就近办”。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探索在政府决策、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效应用。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解决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后续问题。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管理增效上聚力谋招,确保与全市同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整合重组步伐,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力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立企业投诉办理机制,激励企业创业有信心、办业有恒心。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推动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全力创优税收环境。组织开展政银企深度精准对接,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扩面、增量、降本”。抓好国家和省、市各类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好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按要求推进街道、事业单位等改革。

  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发展物流经济,大力推进智能港多式联运项目,建设公铁联运内陆港。发展总部经济,用足用好华阳集团总部优势,依托矿区发展较成熟的经济综合体,对落户矿区并完成实际投资的企业,针对性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寻求在消费带动、税收贡献、产业集聚、就业乘数等多方面的外溢效应。探索平台经济,依托纳谷物贸、电商小镇等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服务业”,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电商新消费模式,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深化对外交往合作。把握新发展格局政策导向,积极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精准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用好外部资源,不断提高开放意识、开放素质和开放能力。拓展外部市场,通过亿博智能港打通国际运输新通道;服务好华阳国贸、华鑫电气等外贸企业,积极培育外商主体,提升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经济合作水平。精心组织好中博会、进博会等参展活动,拓宽外销渠道,提升企业接大单、接长单能力。

  (六)实施绿色转型,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聚焦补齐城市发展短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治理等措施,不断建设绿色宜居的品质生活区。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今年要重点实施好“六大工程”。开展环境整治工程,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化“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强化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继续抓好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停车设施建设、加装电梯等工作。开展便民设施建设工程,继续解决好便民市场、健身路径、小游园、公厕建设等群众“急难盼”问题。开展管网改造工程,协调推进国家电网矿区片提升工程实施和“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完工。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推进5G基站、智慧停车等新基建项目,建成一批智慧小区,逐步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

  加强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实施富山等周边村绿化彩化财化工程。完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建立林长制工作体系。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完成小南沟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桥东街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抓好环境污染防治暨高铁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做到常态化“铁腕治污”,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绿色生产理念,聚焦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等伴生资源,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倡导使用绿色产品。积极落实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要求,加大可降解制品推广力度,针对性研究出台工作方案。通过努力,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七)聚焦民生改善,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全力做好就业增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持证覆盖面,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统筹做好技能人才就近就地就业和开拓对外劳务市场工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鼓励新业态就业,拓展创新创业空间,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落实援企稳岗措施,支持企业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6所中小学操场改造、3所学校旱厕改造、学校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探索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和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用好教育发展基金。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渠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快制定民办教育考核监督、教师综合考评督查等工作机制。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育人体系建设,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文体健康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开展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体活动。支持培育工艺美术融合创新发展,提升煤雕、工业版画、葫芦画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美誉度;用好刘慈欣特色名片,深入整理挖掘工业文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谋划推进百姓健身场地等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公共卫生项目指导、绩效考核,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范围,支持房地产项目配建不低于5%的公租房,推动物业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政策落实全覆盖,提升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和便利度。加强退役军人、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工作,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各位代表,今年区政府将在做好全面工作的基础上,全力办好11件民生实事: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增加公立幼儿园入园指标;加大老旧小区宜居化系列改造工程;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为基层免费送戏下乡30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提高到580元;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安全生产能力提升工程;打造6个以上幸福养老服务站(点);新增2条公交线路;实施矿区医院信息一体化建设等公共卫生提升工程;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建设6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情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八)持续抓好安全,构建平安矿区新局面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于转型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全区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创建为基础,打造社会治理新品牌。优化调整社区规模,加强考核培训,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好社区(村)换届工作,提升社区(村)自治管理水平。实施社区活动场所维修改造项目。完成《矿区地名录》编撰工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规范高效、高质量发展。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树牢常态化精准防控意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严把境外输入、市外输入、冷链输入三个关口,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多点触发预警监测,加大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管控力度。积极开展精细排查、专业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组建区级专业流调、核酸检测、医疗救治“三支队伍”,全力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落实“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压实法人单位安全法定职责和主体责任,打通责任传导“最后一公里”。树牢“隐患就是事故”意识,推动安全专业培训全覆盖,强化安全巡查和专项检查,扎实开展城乡房屋、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城市防汛、食品药品、人员密集场所、地质灾害、盗采国家资源等各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小型消防站、市政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抓实安全应急系统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维护社会平安稳定。深化“三零”单位创建,健全“三治融合”和“三社联动”模式,创造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矿区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统筹做好重点群体救助帮扶和社会稳定工作,建立信访问题一线解决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控新治旧”。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同时,要高度重视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加强档案、史志、文物、融媒体、民族宗教、防灾减灾救灾、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各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关工委、工商联、科协、红十字、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发展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为我区改革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九)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认真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中央及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到政府各项工作中,坚决强化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切实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做到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程序办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有效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司法所“精品工程”建设,打造标准化社区矫正中心,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启动实施“八五”普法,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

  切实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政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真正成为推动转型发展各领域的行家里手。用好“13710”“四不两直”等方式手段,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发扬和传承“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统筹抓好“六稳”“六保”和“六新”发展,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得矿区的发展指数、百姓的幸福指数。

  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压减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全力保障民生支出。树牢红线意识,扎紧制度笼子,强化重点领域源头防范,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潮头勇立担使命,砥砺奋进争先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全力建设“一城三区”,为蹚出一条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新路子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注释

   1.三篇光辉文献: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在推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四为四高两同步:“四为”指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四高”指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两同步”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一点一线一区:是我区于2019年获批的省级特色产业集聚区确定的发展布局。“一点”是以“中国纳谷”产业园作为科研技术和企业成长的“孵化器”,提升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一线”是以307复线为载体,发挥科创中心优势,支持帮助沿线企业进行技术提升、产品升级,打造高科技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产业集群;“一区”是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建设新装备和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4.三个统筹:指工作统筹、项目统筹、资金统筹。

  5.区管校聘: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区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区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6.山西智创城7号:是山西省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在全省各地市布局建设的双创平台。阳泉市2020年以“一城两园”思路,成功申报“云谷”“纳谷”为山西智创城7号,并将数字经济、新材料分别作为主攻方向。

  7.三供一业:指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管理。

  8.四好农村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34日提出,要把农村公路建设成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出行的道路,并要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目标。

  9.“七小”行业:指小饭店、小熟食店、小食品加工店、小理发美容店、小旅店、小公共浴室和小歌舞厅。

  10.“散乱污”企业:指生产工艺简单,不符合产业政策或当地产业布局规划,基本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无相关审批手续的企业。

  11.残疾人“两补”: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2.“三岗十一级”薪酬管理制度:是为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发展而制定的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办法。“三岗”即: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三类岗位。“十一级”即:各岗位按照专职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区的累计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设置1-11个等级,社区正职为5-11级,社区副职为3-9级,一般工作人员为1-7级。

  13.雪亮工程:指整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和各类视频图像资源系统,在多领域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实现跨地域、跨行业指挥调度功能,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14.“六化”治理:是矿区长期探索形成的精准化、网格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法治化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的治理模式。

  15.“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学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6.四方责任:疫情防控期间,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

  17.三个机制:指政府投资项目预审机制、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机制、技术改造项目帮扶机制。

  18.八项举措:指项目推进中形成的区级领导包保、上级政策争取、常态入企服务、项目难题会诊、服务华阳联动、定期调度推进、工作专班跟进、督查考核倒逼等举措。

  19.六晒六比:是市委、市政府为全力打赢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攻坚战,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良好氛围,于202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活动,具体指晒项目规模、比投资盘子,晒指标数据、比完成进度,晒项目类型、比产业结构,晒推进举措、比落实力度,晒招商项目、比落地实绩,晒流程再造,比营商环境。

  20.“三零”单位创建:“三零”指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21.黑热病:指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咬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22.一城三区:是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矿区转型路径,即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城、枢纽经济开放区、绿色宜居品质区、智慧治理平安区。

  23.三个一批:是省委、省政府为强化“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在全省开发区及全省各地同步举行的一项活动,即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

  24.揭榜挂帅:指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一般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25.数字政府: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山西提出了“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思路和要求。

  26.一带一路:2013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7.两下两进两拆:指管线下地和广告下墙,停车进库进位,拆除违建和围墙。

  28.“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指塑造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送一批专业文艺演出。

  29.三管三必须:指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30.三治融合:指自治、法治、德治的相互融合。

  31.三社联动:指在政府主导下,在社区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相互支持、协调互动的过程和机制。

  32.八项本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31日和93日,分别主讲“开学第一课”,提出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必然越高,列出了需要增强的八项本领,指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33.七种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1010日的“开学第一课”上,详细列出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需要提高的七种能力,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34.13710指山西省建立的抓落实工作机制。“1”即当天要研究部署;“3”即3天内要反馈办理情况;“7”即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天内要落实解决;“1”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35.四不两直:指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36.六稳:是在20187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37.六保:是中央在2020417日政治局会议时,在重申“六稳”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8.六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5月视察山西时提出的“六新”要求,指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