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矿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阳泉市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阳泉市矿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1年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阳泉市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1年度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2021年度矿区排查出的隐患点为22处,按类型分:地面塌陷16处、崩塌5处、滑坡1处;按危害程度分:中型3处、小型19处。
二、2021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矿区位于山西高原东部、太行山中段西侧,境内四周群山环绕,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因此,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类型多的特点,灾害隐患点各街道均有分布,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矿区采空区域;滑坡和崩塌主要发生在工程活动较多的地区。
(二)2021年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2021年阳泉年降水量为528.9~546.3mm,接近常年同期;年平均气温9.8~12.0℃,比常年同期偏高0.5℃左右。
今年春季气温较常年偏高,汛期降水较常年偏多。特别是汛期,天气气候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强对流天气多,短时强降雨、局地的暴雨洪涝等天气,极易诱发山洪、地质灾害。同时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极端性更强,出现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局地较大洪涝的可能性大。结合矿区特殊的地形和地质特点,需重点关注和防范局地突发性、短时强降雨引发的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等风险,尤其是在地质疏松的山区、部分煤矿采空区,需早做准备,严加防范。
(三)2021年地质灾害高发时期
根据矿区历年的降雨情况,多雨时段主要集中在6、7、8、9月份,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在降雨条件下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2021年冰雪消融期及6、7、8、9月份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降水量集中,具有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公路建设、矿山开采、城乡建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又诱发和加剧了崩塌、滑坡、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另据气象、地震部门预测,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暴雨频发、地震活动增多等可能加剧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预测2021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可能接近常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三、2021年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分布于桃河以北,矿区的沙坪、赛鱼、蔡洼、桥头、平潭街5个街道办事处一带,面积9.43km2,占全区面积的11.67%。区内的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建设强烈,煤层开采历史悠久,地貌类型为剥蚀侵蚀低山、梁状黄土丘陵,石炭系、二叠系等地层出露,第四系不整合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岩体属薄—厚层状具泥化夹层半坚硬夹软弱岩中等风化砂岩、灰岩组,土体为松散土体;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土体疏松易碎,在降雨和修路、建房、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科学部署防治工作
区自然资源局应会同应急、住建、农业农村、文旅、卫健等部门进行年度地质灾害趋势会商,研判地质灾害发展变化趋势,科学确定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段与重点区域,制定年度防治方案。要结合降水趋势,在汛期适时组织趋势会商,及时分析预测灾情险情和重点防治方向,周密部署防治工作。要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切实关注重点环节
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各部门要高度关注冰雪冻融期、汛期两个重要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好冻融期和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并加强督促检查,压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在汛期对全区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值守值班制度,补充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地质灾害应急出动、巡查排查和监测防范车辆。在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街道办事处要安排专人对高危隐患点进行驻点值守,强化临灾处置能力,并积极委托具有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做好隐患排查等工作。
(三)全面做好群测群防
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社区(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加大基层监测人员的科技监测能力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四)持续深化高陡边坡隐患排查和分类处置
各部门、各街道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专门力量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排查黄土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工矿施工区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城中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并扎实开展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查清安全风险,摸清隐患底数,圈定重点防范区。同时,要把山体边坡住房安全隐患作为重点,密切关注高陡边坡附近建筑物、街区排水系统是否完备,认真仔细查看用水是否直接排入地下及边坡中,对于高陡边坡下部已经实施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的,对原有住房必须全部拆除。对于切坡建房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治理或针对性的排危除险,切实消除隐患威胁。及时补充完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数据,制定防灾预案和监测方案,明确责任人及监测人,并进行公示。
对已排查出的高陡边坡隐患,要加快推进分类处置工作。对纳入工程治理的隐患点,要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资金,认真组织实施;对纳入搬迁避让的隐患点,要制定搬迁方案,加快组织实施;对纳入日常监测的隐患点,要明确专人盯守,严格落实监测监控措施,发现情况变化要及时预警、迅速组织群众避险撤离。
(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力度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各部门、各街道要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制作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活页、挂图、动画、影视光盘等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作用,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深入每个隐患点对受威胁的群众进行宣传,加大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宣传频率,充分利用开展广场式防灾减灾宣传,发放科普读物、张贴宣传图册、刷写标语口号,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
全方位培训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对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本行政区内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进
行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和履职尽责能力。
大力开展应急演练。各部门、各街道要因地制宜组织人民群众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开展应急避险演练,使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熟知避灾地点,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进行以避险为主的防灾演练,努力提高各级各部门指挥决策、协同配合、应急处置和后勤保障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主要负责同志是当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政治担当。要及早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要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认清当前地质灾害防范的严峻形势,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一旦发生重大灾情险情,要靠前指挥,及时处置,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有力、抢险有序、救灾有效。
(二)严格责任分工
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有关单位防灾主体责任。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农业农村、住建、教育、文旅、卫健等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建立联防联控的日常联动协调机制。自然资源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严格考核问责,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因领导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附件:阳泉市矿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名单
附件:
阳泉市矿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领导组名单
组 长:高运晨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李富军 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韩瑞辉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成 员:何 燕 区发改局副局长
史永昌 区教育局副局长
杨振华 区工信局副局长
卫 英 区财政局副局长
程 伟 区住建局副局长
魏鹏飞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业君 区文旅局副局长
赵晓琴 区卫健局副局长
李 勇 矿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王亚奇 矿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
田志福 市交警一大队副大队长
郭沛森 区防震减灾中心副主任
辛增良 区人武部副部长
薛和和 区消防救援大队专业技术干部
范德元 华阳集团测量部部长
刘 欢 沙坪街道办事处主任
张 垚 赛鱼街道办事处主任
杨晋芳 桥头街道办事处主任
苏晨曦 蔡洼街道办事处主任
韩丽峰 平潭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宋 月 贵石沟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赵玉同志担任。